在深圳市应急管理学会第一次会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6年12月28日
杨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朋友们:
深圳市应急管理学会今天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以及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深圳市应急管理学会正式成立,这是我市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深圳应急管理领域的一件大事、好事、喜事。我谨代表深圳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对此表示热烈祝贺!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帮助深圳应急管理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深圳是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后一手缔造建设起来的现代化大都市。三十年来,随着深圳经济社会、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大量的企业、人口、建筑、车辆汇聚在这片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广大市民群众在享受物质财富和美好环境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诸多挑战。一是自然灾害多发。我市地处华南沿海,亚热带季风气候,台风暴雨非常频繁。由于城市超强度开发,极易引发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城市内涝等次生和衍生灾害。二是事故灾难频发。深圳市经济发达,生产经营活动活跃,务工人员数量庞大,生产安全事故屡屡发生;高层、超高层建筑林立,火灾事故常发多发,救援难度极大,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也非常严重;每公里道路承载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600辆,车辆密度远超200辆的国际警戒值,交通事故几乎天天发生,降压空间越来越小。三是公共卫生事件易发。特区毗邻港澳,对外开放程度高,境内外人流、物流、车流频繁,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很高;目前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每平方公里承载了上万人,食品安全事故、传染病疫情防控压力与日俱增。四是社会安全事件高发。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积压的矛盾和问题正在集中显现,社会治安案件、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同时由于深圳的特殊位置,我们还面临着严重的暴恐事件威胁。这些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凸显并强化了应急管理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一年前,深圳发生了光明新区渣土受纳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虽然我们的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工作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但是通过这次实战检验,仍然发现了许多问题和不足。事故处置结束后,我们立即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反思,形成了反思报告,制订了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并通过综合运用法规、政策、规划、工程、技术等措施,进一步健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夯实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基础。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觉到,深圳的应急管理工作非常需要专业机构、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支持,迫切希望更多的专家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视角对我们的应急管理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提醒。今天我们共同见证成立的应急管理学会,未来将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广泛汇聚各类资源,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努力实现共赢多赢。
深圳市应急管理学会的筹建、成立与运营,是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是搭建应急管理政、产、学、研、用系统合作平台的必然选择。学会的主要任务,是集聚应急管理的相关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和有识之士,推动深圳各级应急管理实践部门与国内外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做好应急管理理论研究、决策咨询、科普教育与专业培训活动,同时协助政府抓好应急管理工作,建设和推广应急管理文化。
2017年是学会工作的开局之年。希望学会认真借鉴其他领域社会团体在管理上的成功经验,健全组织架构,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定位、明确任务、明确目标;要以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提升决策咨询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为途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不断增强学会的学术权威性、会员凝聚力、社会公信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学会的各项工作:一是要谋划长远,体现前瞻性。认真做好学会未来的发展规划和目标,着力夯实学会的基础性工作;既要立足深圳,更要放眼全国,甚至走向世界;二是要聚焦学术,体现专业性。充分发挥会员理事的专业优势和学术特长,利用学会这个平台整合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各方研究力量,集思广益,加强合作;三是要资源共享,体现互补性。应该积极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工作对接,加强会员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充分了解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深圳市应急管理学会一定能够汇聚更多的会员单位和专家学者,不断发展壮大;一定能够开展更多的交流活动和研究项目,不断取得成果;一定能够展示更强的组织管理拓展能力,不断稳步前行,并且逐步建设城市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应急管理智库,为我市、我省乃至全国的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最后,祝愿学会茁壮成长!提前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事业兴旺!家庭幸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