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 | 作者:深圳市应急管理学会 | 发布时间: 2020-01-09 | 64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了研讨共商当前基层防灾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升基层防灾减灾应急装备水平,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由深圳市应急管理学会基层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办,深圳民众永安应急安全技术中心承办,深圳市中欧教育有限公司、中盾(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宏略创新管理研究院、大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协办的“2020年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论坛”于2020年1月9日14:30在大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大讲堂成功举办。深圳市应急管理局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和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院长蔡立辉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并发言。



致辞环节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综合防灾减灾处李灿峰处长在致辞中表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在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专门强调了充分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对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要求,政府应广泛结合团结社会力量助推深圳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共同打造安全城市。


李灿峰处长致辞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高本河教授表示,目前无论是政府、各基层组织、企业还是个人对防灾减灾意识逐渐增强,他认为政府、各基层组织、企业都应顺应时代发展,结合信息化数据建设与管理,做好应急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不断满足社会对城市公共安全的需求。


高本河教授致辞


学会秘书长梁虹对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衷心感谢,总结过去经验,展望未来,应急管理学会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继续与各会员单位密切联系合作,为基层防灾减灾建言献策,共同建设好深圳市基层防灾减灾事业。


梁虹秘书长致辞


专委会工作报告

专委会主任委员张晓峰对基层专委会成立至今以来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汇报,并表示基层专委会将继续砥砺奋进,围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应急一体化创建、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应急安全培训演练、应急救援站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应急安全体验馆建设等核心,打造更多与基层精准对接的特色项目,培养更多社区应急救援力量,助力基层防灾减灾建设。同时,也希望基层专委会能凝聚同行,加强战略沟通和经验互鉴,加强友好交往和务实合作,共同肩负起基层防灾减灾建设的新任务、新使命,争取基层防灾减灾建设新进展、新突破、新亮点。


张晓峰主任做基层防灾减灾专委会工作报告


主题分享

行业大咖带来精彩而又有深度的分享


01 / 蔡立辉教授分享


首先,由蔡立辉教授分享当前基层防灾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他指出当前基层防灾减灾工作存在着五大问题,包括重视程度还不够、预测预警体系不健全、灾害信息传输网络相对独立和组织松散、应急装备不能适应防灾救灾减灾的需要和专业人才缺乏。针对当前基层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蔡教授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念好“五字经”、用好“预字诀”;二是正确处理好传统手段与科技应急、应急与应急管理、整体与个体、统与分、防与救、基本盘与大应急六大关系,三是科学认识应急管理的内在规律;四是进一步强化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五是保障基层应急管理投入;六是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力度;七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八是健全预测预报机制;九是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动态监测。


02 / 陈吴明副队长分享


接着,深圳市世和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应急工程部总监、深圳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二队副队长陈吴明就社会组织在基层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定位及作用进行了发言,肯定了社会组织在基层防灾减灾工作中的表现,认可了社会组织在基层防灾减灾工作所扮演的角色。同时也寄望未来,各社会组织在基层防灾减灾中切实做好战略沟通交流,为基层防灾减灾献出一份力!


03 /  陈苏专家分享



国务院科技部在库专家、深圳市中长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苏就运用高新应急装备技术,提升基层防灾减灾处置能力发表了看法。他强调,应急装备需做好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应急安全培训演练、应急救援站建设,更应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切实服务基层,为基层留住安全,让居民懂得应急。


本届论坛活动促进了各基层防灾减灾工作单位的深入交流,为社会力量参与深圳基层防灾减灾建设开拓了思路,拓展了空间。在新的一年,基层防灾减灾专委会将继续在深圳市应急管理局的指导和深圳市应急管理学会的领导下,主动作为,不断创新,扎实做好基层防灾减灾工作,为推动深圳基层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化发展奉献微薄之力。



基层防灾减灾专委会简介


深圳市应急管理学会基层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由深圳民众永安应急安全技术中心发起,于2019年6月26日正式成立。基层社区是防灾减灾救灾的最小单元,专委会成立目的旨在做好社区防灾减灾建设,满足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实际需求,构建以需求为导向,以实用为牵引,以功能为依归的社区防灾减灾救灾安全应急体系,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自助、互助、公助有机统一的防灾减灾救灾目标,创建具有操作可行性和发展持续性的深圳特色社区防灾减灾新模式。